澳门百家了庄闲

你的位置: 澳门百家了庄闲 > 新闻动态 >
新闻动态
抗倭名将戚继光晚年多惨?丢官丧子妻子卷钱跑路,61岁病死无人问_张居正_皇帝_戚安国
发布日期:2025-06-25 20:40    点击次数:104

万历十五年腊月,蓬莱的寒风刺骨,61岁的戚继光蜷缩在一张破旧的木床上,身上仅仅盖着一床布满补丁的棉被。这个曾让倭寇闻风丧胆、威名赫赫的“戚老虎”,如今却连买药的钱都捉襟见肘,只能凭着顽强的意志力忍受着长期战斗留下的伤痛。为何这位曾经的抗倭英雄,最后会有如此凄凉的结局呢?

一、张居正的倒台

这一切的转折,源于万历十年张居正的去世。作为内阁首辅,张居正一生推行改革,推行“一条鞭法”和“考成法”,得罪了无数既得利益者。在他生前,这些反对声音被他强力压制,甚至连年轻的万历皇帝也听命于他。然而,张居正一死,朝堂局势迅速发生变化,弹劾的奏折像雪花一样飞向皇宫,指控他结党营私、卖官鬻爵,甚至有人指责他图谋控制朝政。年轻的万历皇帝对他彻底失望,发现他倡导节俭的同时,家中却堆满了奢华珍宝,私生活奢侈不堪。万历皇帝愤怒之下,开始清算张居正的势力,那些曾由他提拔的官员,戚继光是其中的首当其冲者。

展开剩余81%

二、从抗倭英雄到“张居正党羽”

戚继光的崭露头角始于他21岁时,当时蒙古鞑靼侵扰边疆,他曾上奏朝廷并写下《备俺答策》,尽管未被采纳,但这份奏章却让嘉靖皇帝注意到他。后来,戚继光通过科举考中武举,开始投身山东沿海的抗倭事业。在金华、义乌等地,他广招百姓,严密训练,创建了威名远播的“戚家军”。他设计的“鸳鸯阵”和狼筅战术大大克制了倭寇的长刀,屡次获得胜利,如台州之战、横屿之战、仙游之战,打得倭寇溃不成军,百姓因此称他为“戚老虎”。

在隆庆元年,他被调往蓟州,镇守北方边疆。然而,由于他与朝中大臣的关系不和,北方的官员们对他心生疑虑,认为他在军事上的表现有些过于夸张,甚至担心他握有重兵,难以控制。为了应对这种局面,戚继光不惜重金结交朝中权贵,而他最大的靠山便是张居正。每当遇到重要事项,张居正都会与戚继光商议,一旦有人对戚继光不利,张居正则会采取措施将其调走。然而,张居正死后,戚继光与他的紧密关系成了罪名,万历十一年,朝中给事中张鼎思上奏,认为戚继光擅长水战,留在蓟州实为屈才,建议将他调至南方。万历皇帝立刻批准,将戚继光调往广东。离开蓟州的那天,百姓纷纷停市送别,甚至哭着拽住马车不让他走,但万历皇帝对此视若无睹,毫不动容,哪怕蒙古兵趁机入侵,他也未曾改变决定。

三、广东任职的困境

在广东任职总兵,看似职位升迁,实际上却是明升暗降。戚继光深知,自己被调走是朝廷对他的一种排挤,但他依旧想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。然而,万历皇帝对张居正势力的清算越来越激烈。万历十一年暮春,大太监冯保被抄家流放;同年六月,张居正家产被充公,家属被流放,甚至张居正的遗体差点被挖掘鞭尸。尽管戚继光已被调至广东,但依然无法避免受到打压。给事中张希皋等人不断上奏弹劾他,说他是张居正的走狗。万历皇帝对此漠不关心,戚继光感到彻底心寒,甚至有了辞职回家的念头。言官们并没有放过他,继续上奏,最终他所有的官职被罢免,彻底沦为一介平民。尽管张居正提拔的辽东总兵李成梁也曾被弹劾,但万历并未严惩他,唯独对戚继光采取了极端手段,原因何在?或许是因为戚继光与张居正关系过于亲近,亦或是万历想通过严厉惩罚戚继光来震慑其他官员,戚继光最终成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。

四、亲弟弟死于病魔

戚继光被罢官后,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了蓬莱的老家。途中,他接到了噩耗——弟弟戚继美一家三口因病去世。戚继美曾与戚继光共同南征北战,是戚继光得力的助手,后也成为总兵。但随着张居正倒台,戚继光失势,弟弟戚继美的职务也一降再降,最终完全被削去。失去官职后,戚继美日渐郁郁寡欢,不久便因病去世,妻儿亦先后染病而亡。戚继光与弟弟感情深厚,然而如今连最后一面都未能见到,心中痛苦无比。他拖着沉重的心情继续赶路,希望回家能得到家人的安慰,然而更大的打击即将降临。

五、儿子去世,妻子离他而去

回到家中没多久,戚继光的次子戚安国突然病重身亡。戚安国是戚继光的小妾陈氏所生,而正妻王氏原本因戚继光纳妾而不满,曾带刀找他算账。戚继光告诫她“无后为大”,最终她才放下怨恨,接纳了戚安国。后来,王氏将戚安国视如己出,精心抚养,然而戚安国刚刚成年便因病去世。王氏悲痛欲绝,认为自己命运多舛,心灰意冷之下,她将家中值钱之物收拾一空,带着伤心离开了。戚继光万万没想到,在自己最困顿的时候,妻子竟然会选择离他而去。她的离开,让戚继光的生活彻底崩塌。昔日豪气干云的将军,此刻连买药的钱都没有,身上的伤痛不时发作,疼得他汗如雨下,可他却只能咬牙忍受,无人关心,无人照顾。

六、想复职却遭拒绝

即便如此,戚继光内心依然想着为国家效力。万历十五年时,有官员认为戚继光的军事才能尚未得到充分利用,国家正需要他,于是上奏建议重新启用戚继光。然而,万历皇帝不仅拒绝了这一提议,甚至对上奏的官员进行了严厉的惩罚。戚继光得知消息后,心情彻底崩溃。他曾立下“封侯非我意,愿海波平”的豪言壮志,但如今朝廷根本不再需要他。万历十五年腊月,戚继光在贫病交加的日子里,终于闭上了眼睛。他无法理解,自己为国家英勇拼搏一生,为什么最后却落得如此凄凉的结局?

戚继光,那个曾经勇猛抗倭,保卫大明江山的英雄,最终却以如此孤苦凄凉的方式离世。他的一生,是大明历史上的一段悲壮篇章。

发布于:天津市